5月13日、14日,发现之旅《美丽家园》《重走稼祥路》摄制组,走进河南信阳军分区采访拍摄。

信阳军分区政治部的领导热情地接待了摄制组,并表示一定要根据河南省军区政治部的通知精神,挖掘历史,积极配合摄制组拍好3集大型纪录片《重走稼祥路》。

摄制组采访了抗美援朝时上甘岭战役三次荣立志愿军政治机关颁发特等功的连长、电影《上甘岭》的连长原型张计发。张计发回顾了王稼祥下放在信阳军分区干休所改造的如烟往事。他说:1969年的一天,突然部队来了一个营,连夜将一户独门独院的围墙砌高2米,并派来一个班担任警卫。一名神密的中央首长被安排住进这里。上级规定:周围人不能打听首长姓甚名谁,更不准传播。


一年多以后即1970年的一天,这个神密的首长被接回北京。后来才知道他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央书记处书记、中联部长王稼祥。他因旧病复发,给毛主席、周总理写信,经信阳地委上报。终被批准回京治疗。



摄制组在信阳军分区的热心帮助下,找到了《王稼祥在信阳的日子里》的作者侯清堂,他转业之前在信阳军分区军事志编辑室工作,负责信阳军分区《军事志》部分版面的编攥,这个单位编辑人員是从各单位抽调的,他当时的全称是军分区干事《军事志》编辑室编辑。他为了写这篇文章,准备了15年,并与王镓祥的大孙子王光增成了好朋友。



王光增,1947年生。文革期间因受其祖父王稼祥的牵连,先于1968年被下放到山西汾阳劳动,后于1973年到河南信阳青年农场劳动,1976年起在原信阳市印刷厂当工人,先后做过胶印工、电工,2002年因工厂破产,夫妇俩双双下岗。下岗后生活陷入困境,为了维持生计,王光增打过零工,看过仓库。2005年办理病退。膝下两子,长子在广州打工,做电工,次子在郑州一家工厂打工。

目前,70岁的王光增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老伴腿痛时常发作,行动不便,两人除了每月的退休金外,没有其它经济收入,生活有一定的困难。在信阳印刷厂非常普通的宿舍楼,侯清堂领着摄制组很不容易地找到了王光增的家,尽管长时间的敲门等待,王光增家的门始终未打开,也没有回应,最后摄制组失望而归。隔壁邻居介绍:王光增家生活非常困难,希望你们呼吁社会上都来关心他们。

“哀莫大于心死”,王光增一生坎坷艰辛,不愿与社会多接触,我们摄制组深深同情他的境遇,希望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能够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愉快地度过晚年。
